剧情介绍
清乾隆年间,艺坛怪才郑板桥(刘佩琦饰)得官七品,前往山东潍县任县令,开始了他为官七年的悲欢故事...
郑板桥外传
郑板桥外传
潍县是山东首富之县,盛产海盐。以大盐商安仪泰(吕齐饰)为首的劣绅称霸一方,加之近年来水患肆虐,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郑板桥急于体恤民情,令随从贾墨(唐堂饰)坐轿赴任,自己则微服出访。一进城正遇上安仪泰的手下--米店老板(牛奔饰)作恶,郑板桥手无缚鸡之力却欲路见不平,招致暴打。郑板桥忍着痛将计就计,以审拴马石为升堂第一案,米店老板被迫答应设粥棚济灾民。捐官五品的安仪泰闻讯十分恼怒,将次米充好米,引起灾民在米店门前戴枷示众,而枷却是由宣纸做成,上面绘有板桥亲笔兰竹,一时间引得观者接踵,致使米店无法开张,安仪泰又输一着。
服侍过四任县令的师爷(张毅饰)见郑板桥只顾黎民,不顾官场往来,便暗中帮他打点,将替贾墨说媒的银两及从郑夫人饶五娘(涂凌饰)处搜罗到的板桥字画奉于巡抚,才平了上司怪罪之心;如法炮制又去笼络安仪泰,安仪泰就坡下驴,反赠郑板桥二百两纹银,师爷见状将钱俏悄私吞。
米店老板四处放风,说潍县县令施粥赈灾,想引来更多灾民,给郑板桥出难题。不料安仪泰眼看民多粥少,恐对自己不利,只好忍痛多搭粥棚,放粮民众。米店老板“投机”不成,反蚀了一把米,闷闷不乐。
郑板桥欲开仓济贫,却无奈财政赤字大多,于是他凭借给乡绅陪罪之名,让安仪泰等人按财产数额摊派修城银两,又组织灾民修城,按劳取酬,以工代账。一时间劣绅喊苦,百姓称快。新官上任三把火,继施粥。修城之后,郑板桥又开始惩治私盐贩子。安仪泰假意响应被拆穿后,设毒计。造成工地伤亡。亡者正是板桥的红颜知己招哥之父。招哥抬棺喊冤,郑板桥举板自惩,砸伤脚面。
郑板桥屡次得罪潍县乡绅,又不擅逢迎上层,且因越级报灾被勒令停查私盐,闭门思过。郑板桥不甘心受人冷落,饶夫人出主意说,不妨进京找找以前因书画结交的王爷给通融一下。好面子的郑板桥半推半就,在大文友金农(孙树林饰)的陪伴下,以“六分半书”在京城办了画展,附庸风雅的权贵纷纷请他题字作画,连皇上也赏了郑板桥一只玉碗。官复原职的郑板桥意气风发,家家种竹、户户养牛的一时风光只是表面现象,而此时正得意的郑板桥已经听不进忠言劝谏,与老友金农也不欢而散。郑板桥
郑板桥外传
郑板桥外传
潍县是山东首富之县,盛产海盐。以大盐商安仪泰(吕齐饰)为首的劣绅称霸一方,加之近年来水患肆虐,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郑板桥急于体恤民情,令随从贾墨(唐堂饰)坐轿赴任,自己则微服出访。一进城正遇上安仪泰的手下--米店老板(牛奔饰)作恶,郑板桥手无缚鸡之力却欲路见不平,招致暴打。郑板桥忍着痛将计就计,以审拴马石为升堂第一案,米店老板被迫答应设粥棚济灾民。捐官五品的安仪泰闻讯十分恼怒,将次米充好米,引起灾民在米店门前戴枷示众,而枷却是由宣纸做成,上面绘有板桥亲笔兰竹,一时间引得观者接踵,致使米店无法开张,安仪泰又输一着。
服侍过四任县令的师爷(张毅饰)见郑板桥只顾黎民,不顾官场往来,便暗中帮他打点,将替贾墨说媒的银两及从郑夫人饶五娘(涂凌饰)处搜罗到的板桥字画奉于巡抚,才平了上司怪罪之心;如法炮制又去笼络安仪泰,安仪泰就坡下驴,反赠郑板桥二百两纹银,师爷见状将钱俏悄私吞。
米店老板四处放风,说潍县县令施粥赈灾,想引来更多灾民,给郑板桥出难题。不料安仪泰眼看民多粥少,恐对自己不利,只好忍痛多搭粥棚,放粮民众。米店老板“投机”不成,反蚀了一把米,闷闷不乐。
郑板桥欲开仓济贫,却无奈财政赤字大多,于是他凭借给乡绅陪罪之名,让安仪泰等人按财产数额摊派修城银两,又组织灾民修城,按劳取酬,以工代账。一时间劣绅喊苦,百姓称快。新官上任三把火,继施粥。修城之后,郑板桥又开始惩治私盐贩子。安仪泰假意响应被拆穿后,设毒计。造成工地伤亡。亡者正是板桥的红颜知己招哥之父。招哥抬棺喊冤,郑板桥举板自惩,砸伤脚面。
郑板桥屡次得罪潍县乡绅,又不擅逢迎上层,且因越级报灾被勒令停查私盐,闭门思过。郑板桥不甘心受人冷落,饶夫人出主意说,不妨进京找找以前因书画结交的王爷给通融一下。好面子的郑板桥半推半就,在大文友金农(孙树林饰)的陪伴下,以“六分半书”在京城办了画展,附庸风雅的权贵纷纷请他题字作画,连皇上也赏了郑板桥一只玉碗。官复原职的郑板桥意气风发,家家种竹、户户养牛的一时风光只是表面现象,而此时正得意的郑板桥已经听不进忠言劝谏,与老友金农也不欢而散。郑板桥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