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要评论
开场,卫星,地球之下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村庄,当枪击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之中时,突然间成为了一个俯视的无人机视角—-幽浮形状的无人机与“地图中消失的村庄”属于同一种隐喻,当这里不再拥有符号地位之时,它,以及《巴克劳》影片本身都将成为非阵地化的游牧对抗,这意味着:在巴克劳村庄里,影像作为一种战争机器实践而出现,在后半部分,它疯狂地吸收,挪用(或者说剥削)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以来的美式战争影片语言,风格,主/客体的转化既是“灵魂出窍”的影像巫术,又将观看者置于一种被动的恐惧之中,而恐惧则是宏大(政治-技术共谋)之下的边缘史诗的质料。
门多萨这两位讲故事还是有点磨磨叽叽的…铺垫太长真的快要睡着了…会感觉无聊一方面是导演玩类型片不太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背景架空(虽然导演说是历史题材,没有足够的细节好让观众注意;好在最后够精彩,以及这个隐喻的系统架构搭得很不错,所以看完会有回甘。导演说现在这个片子在巴西票房超级好,甚至变成了一和文化icon和文化现象,突然感觉有点sad…明明我们也有这么好的培育这样故事的土壤,然而…
三星半。小门多萨导演《舍间声响》《水瓶座》后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前期是南美农村现实生活展现,中期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视听过渡,后期转为收敛型罗德里格兹美学,最终还是回归政治隐喻的现实,同样还是小门多萨的“保卫”主题。剧本细节与剧情完美闭合,用博物馆回顾拉美外来殖民历史,用暗夜猎手感受底层抵御入侵,用守护种子凝聚永恒信仰。这当然不仅仅是小地域的隐喻,更是台词字里行间流露的普世共鸣。然后,为什么提名了同志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