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
年份:1969
地区:伊朗
上映:1971-08-26
评分:7.9 分
播放:1039 次
更新:2018年10月14日
导演:达里乌什·梅赫尔朱伊
编剧:达里乌什·梅赫尔朱伊|Gholam-Hossein Saedi
主演:Ezzatolah Entezami|Mahin Shahabi|Ali Nassirian|Jamshid Mashayekhi|Firouz Behjat-Mohamadi|Jafar Vali|Khosrow Shojazadeh|Ezzatollah Ramazanifar|Esmat Safavi|Mahmoud Dowlatabadi|Parviz Fanizadeh|Mahtaj Nojoomi
分类:剧情
剧情介绍
此片是伊朗的第一代导演达瑞什·麦赫瑞作品,是伊朗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我要评论
个人 拙见,这影片还是围绕着“精神寄托”,也就是信仰这样的主题来展开的,在影片中母牛死后,男主失去最后的支柱而崩溃,“真主”被换喻为Hassan,而Hassan则又被换喻为母牛,当疯癫的Hassan对着月光喊出自己的名字,从某种侧面昭示着宗教力量的退却和虚无。(纯属瞎写)
开场虚影:“人”与动物的虚化界限,大流士·梅赫朱伊的伊朗村庄是一个封闭的人类学模型,关于权力,多数人的暴政以及象征秩序,但在这类封闭的乡村叙事,“疯癫”却成为了一种固定配置,但是作者也在避免将他们进行主观的道德评论,他们的谎言的确是恶意吗? “埋葬”是将某物从符号世界中抹杀,我们看到《奶牛》禁闭而受难的双眼,一个空无的身体躯壳被遗忘,随后,它将被表述,与此同时也将发挥效力,作为“入侵”的污点。 与其以一种主观评价的角度将哈桑归结为卡夫卡式的异化变形,不如说他完成的是一个主体消失的生成—动物,窥视是一种不可忍受的日常化恐怖与张力。而当哈桑将奶牛放入“拟人”化情感流动的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双向的生成,牛的死亡,或者说缺位则是一个契机。 远景,村民押送着哈桑,你看这个人,好像一头牛。
这一炮打得太响了,具有不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