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鄂西北荆山山脉腹地,一条漳河静静流淌,河边至今有以古法造纸的百年作坊。漫山遍野的毛竹和丰沛的水资源成就了这个百年作坊。由于山高谷深,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古老的造纸技艺得以留存至今。漳河源头造纸作坊的主人都是100多年前来自江西的陈氏家族。在中场这个地方,只有三户人家,族长陈三爷年龄最大,陈三爷出生的时候,陈氏家族正是鼎盛时期,家中有私学。后来家道衰落,现在造纸工艺更是无人继承。
陈家老屋虽已近百年,但是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蓝色线描的图案,绵延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这座老屋是因为当年陈家先辈发家时而修建。
陈家老屋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总计有72道工序,主要的生产过程是:浸竹、斩竹、干打、湿打、抄纸、吊纸、松纸、晒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
2005年的夏天,陈家老屋发生了许多事情,陈三爷的两个孙女要到城市去上学,女婿和女儿也要出去打工,造纸这个行当没有人来做了。尽管象陈家老屋这样封闭偏避不为外界所知的地方,也在一年内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在变化,无论造纸还是陈氏家族,不变的是漳河的水依然清澈流淌,不舍昼夜......
导演阐述
“一枝毛竹成为一张黄色的土纸,化成灰烬,人们用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宿命得就象一个生命的轮回。陈家老屋的纸农们用他们繁复的劳动作成的冥品,实在是对亡灵的至高尊重,因为这中间浸透的纸农们的劳动,太多太多。”
对本片而言,它是一部人类社会学记录性质的DV纪录片。源于2004年以来我们对漳河人群及生活、生产方式的初步记录。成片时间11分钟。
故事从陈氏家族的纸农陈忠莲用自家造的火纸换日用品后返回漳河开始,生发造纸工艺的真实记录,比如毛竹、打碓、抄纸、扦纸、送纸上山,以物易物的镜头。
影片的背景是几无污染的大自然,尽管生活是艰难的,但漳河陈氏族人与自然却是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生态是应该凸显和追求的基本价值观。影调在自然的清秀、老宅的落寞和作坊的质感中带一丝忧伤。影像语言应该是冷静和客观的,影片的风格强调纪实性。纸农的坚韧、乐观和无奈也应该得以反映。
我们记录的是民间生活的一点印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诗。
《漳源纸事》获得2006日本东京录影世优秀奖
陈家老屋虽已近百年,但是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蓝色线描的图案,绵延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这座老屋是因为当年陈家先辈发家时而修建。
陈家老屋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总计有72道工序,主要的生产过程是:浸竹、斩竹、干打、湿打、抄纸、吊纸、松纸、晒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
2005年的夏天,陈家老屋发生了许多事情,陈三爷的两个孙女要到城市去上学,女婿和女儿也要出去打工,造纸这个行当没有人来做了。尽管象陈家老屋这样封闭偏避不为外界所知的地方,也在一年内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在变化,无论造纸还是陈氏家族,不变的是漳河的水依然清澈流淌,不舍昼夜......
导演阐述
“一枝毛竹成为一张黄色的土纸,化成灰烬,人们用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宿命得就象一个生命的轮回。陈家老屋的纸农们用他们繁复的劳动作成的冥品,实在是对亡灵的至高尊重,因为这中间浸透的纸农们的劳动,太多太多。”
对本片而言,它是一部人类社会学记录性质的DV纪录片。源于2004年以来我们对漳河人群及生活、生产方式的初步记录。成片时间11分钟。
故事从陈氏家族的纸农陈忠莲用自家造的火纸换日用品后返回漳河开始,生发造纸工艺的真实记录,比如毛竹、打碓、抄纸、扦纸、送纸上山,以物易物的镜头。
影片的背景是几无污染的大自然,尽管生活是艰难的,但漳河陈氏族人与自然却是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生态是应该凸显和追求的基本价值观。影调在自然的清秀、老宅的落寞和作坊的质感中带一丝忧伤。影像语言应该是冷静和客观的,影片的风格强调纪实性。纸农的坚韧、乐观和无奈也应该得以反映。
我们记录的是民间生活的一点印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诗。
《漳源纸事》获得2006日本东京录影世优秀奖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