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科举

年份:2013

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2013-06-24(中国大陆)

评分:7.7 分

播放:24 次

更新:2018年10月14日

导演:韩晶

编剧:韩晶

主演:周根祥

分类:纪录片

一、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完备而严密的制度体系。它历经1300多年历史,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过重要的作用。
  大型电视纪录片《科举》以宽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革存废,探索至今悬而未决的科举起源之谜,揭秘王朝如何娴熟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牢笼英才、牧驭天下”的政治诉求;解析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的科举舞弊,聚焦作弊手段与防弊措施的精彩拉锯。
  纪录片《科举》还彰显了一种成熟的制度背后的重重玄机。学而优则仕,是如何缔造古代中国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并形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士大夫阶层。而科举制度盛行千年,又为何在晚清走向了穷途末路。
  纪录片《科举》共分五集,分别为《隋唐烟雨》、《牧驭天下》、《学优则仕》、《道高一尺》和《穷途末路》,每集片长50分钟。《科举》跨越战国、秦汉、隋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戏剧再现经典历史场面,设计制作场景80余个,动用演员1500余人次,各朝服饰400余套。权威历史专家深度介入,反复推敲,几易其稿。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行程数万里,堪称大视野!大手笔!大制作!
  二、分集梗概
  第一集隋唐烟雨
  500多年前,明朝正德某年的一个初春,北京贡院内,上千名应试男子正襟危坐在不足一米见方的单独号舍内,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翩翩少年,也有满头斑白的垂垂老翁。面对眼前的试卷,他们或愁眉不展、冥思苦想,或奋笔疾书、左右逢源。偌大的考场一片肃静,唯有巡逻兵勇的脚步声在空中回响。监考官也不时地巡场监视,锐利的目光扫过一排排号舍,决不会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官员选拔制度。应考士子需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会试、殿试,由童生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再到世人望尘莫及的探花、榜眼、状元,可谓层级分明,序列严密。
  其实科举制诞生之前,古代中国就已有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但这些选官制度无不与门第阀阅紧密相连。到了隋末,一种新的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取士的制度呼之欲出……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契机,促使王朝选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有关科举起源的三种说法,各自依据何在?到底孰真孰假?中国科举史上的首位状元孙伏伽,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第二集牧驭天下
  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这天,唐皇宫内锦旗飘扬,气氛祥和。大殿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为新科进士举行殿试。钦点完状元之后,唐太宗缓步来到殿外。此时,旭日高照,乾坤朗朗,唐太宗极目远眺,不禁心潮澎湃,他自豪地宣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
  自开科取士以来,广大士子不惟门第,自由投考,择优录取,国家机器因此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血液补充,从而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王朝统治得以坚固。而科举同时也赋予每个士子以同等的权利和机会,通过考试向社会上层做垂直流动,不仅保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也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紧张和对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深刻揭示了帝王大兴科举的真实意图,即“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帝国统治者正是通过娴熟运用科举手段,实现其“笼络人才、牧驭天下”的政治诉求。
  那么,面对潮水般涌向科场的芸芸学子,王朝如何层层筛选,确保人才脱颖而出?“重文抑武”政策的背后,帝国统治者又有什么难言之隐?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儒家地位何以发生180度大扭转?从“南北之争”到“南北榜案”,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到底孰轻孰重?
  第三集学优则仕
  公元1014年的一个清晨,睢阳应天府书院如往日一般书声琅琅,不绝于耳。岂料,书院的早读还不到一个时辰,学子们便纷纷丢下手中书卷,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原来是笃信道教的宋真宗皇帝前去朝拜太清宫途径睢阳,学子们为争睹龙颜而趋之若鹜。然而,却有一名学子手不释卷,诵读依旧。同窗不解,学子答曰: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第二年,这名学子参加科试一举及第,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果然亲眼见到了皇帝。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科举考试长期稳定的进行,使得一批又一批饱读诗书又精通政务的士林精英,由科举入仕,进入帝国管理层,他们或乘时立功,或临危受命,对帝国安危和王朝盛衰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正是由于科举价值观的盛行,使得读书重学蔚然成风。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砥砺子弟勤勉读书,专攻举业,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随之形成。
  那么,学而优则仕,天下士子真能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抱负吗?从“饭后钟”到“碧纱笼”,及第前后的待遇何以天差地别?《西厢记》才子佳人式的浪漫传奇背后,为何是如此犀利露骨的功利诉求呢?阉党专权,入仕以行道的士大夫又为何趋之若鹜,寻求权阉庇佑呢?
  第四集道高一尺
  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适逢三年一度的顺天乡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乡试,朝廷动用了大批军役,考生必须接受极为严格的搜检,不仅要脱下衣衫,甚至连辫子也要解开检查。结果,搜出偷偷挟带作弊工具的考生40余名,用以作弊的“小抄”和“夹带”积如小山,更有将答案藏于笔管、空心砚台、糕饼或蜡烛间,甚至抄写在衣物上用灰土覆盖掩饰者,令人瞠目结舌。此外,两场考试中交白卷者68人,没有做完者300余人,文不对题者近400人,怯场自行退出者竟高达2800人。在中国科举历史上,此次搜查的严厉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在波诡云谲的中国历史进程中,王朝兴替,政权更迭,而科举制度却行之千年,历久弥坚。究其原因,是由于历代王朝在大兴
登录后参与评论
星尘

央视又一精品专题片,讲述一千三百年科举兴变那些事儿,比想象中好看和耐看,撰稿行文+访谈学者都是典型的文化大家风范,讲解到位鞭辟入里,浓厚的教科书气息让人颇有身临久违的中学历史课之感,穿插的名人轶事也很有意思,一路看下来不觉枯燥反收获不少新知,总体四星。

回复 举报
River

回复 举报
外出偷猫

回复 举报

也许您会喜欢

  • 电影
  • 电视剧
  • 综艺
  • 动漫
  • 纪录片